我出生于一个农村贫苦家庭,祖上并没有留下什么正式的家规家训,但我的母亲却用最朴实的语言,立下了一条“铁”的家规——“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”。
说起这个家规,要先说说我的母亲。我的母亲三岁那年,双亲就先后去世,所以她是在邻居和亲戚的抚养下长大的,也正是因为吃百家饭的原因,所以我的母亲很善良,凡事都怀着感恩之心,做事也特别独立有骨气。我很小的时候,母亲就教育我们,人穷志不短,无论多穷,都不能随便去动别人的东西。
我家的家规没有华丽的辞藻,也没有深刻的哲理,特别朴实简单,对我来说却感触特别深,尤其是那个关于“小带鱼”的家规故事,是我一直藏在心中的秘密。
那是我在七岁那年,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堂爷爷,他在参加“长沙会战”时被日军毒气弄瞎了双眼,有时他做事时会叫我给他引路。有一天,堂爷爷叫我领着他到小溪边洗带鱼,我就带他去了。在洗的时候,一条小带鱼不小心滑到了小溪边的石缝中,我想他眼睛看不到东西,肯定不知道情况,就想悄悄把这条鱼留下来自己吃。那时,我家里很穷,很少吃到带鱼这种美味,实在是太想吃了。
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,我还是把小带鱼藏了起来。后来,堂爷爷洗完准备走了,问我有没有漏掉鱼,我忐忑不安地告诉他没有,他又用手在洗鱼的地方来回摸索了几通。那个场景至今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。
我把那条小带鱼拿回了家,母亲问起了来历,我不敢说实话,骗母亲说是河边捡到的。但是,心慌的神态瞒不住母亲的眼睛,她猜到了,非要拖我去堂爷爷家对质。我无奈说出了实情,并哀求母亲不要去,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。母亲就一句话“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”,又狠狠地揍了我一顿。如此生气的母亲着实把我吓住了。在我撕声裂肺的哀求下,母亲没有把我拖去对质,但让我悄悄地把小带鱼放回堂爷爷家的小筐里。
以后,每每想起这件事,就觉得非常羞愧。“别人的东西不能拿”这句话就像烙印一样,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头,成为我做人做事的一条基本准则,无论走到哪里,都时时刻刻谨记。从小学、中学、到参军入伍、再到回地方工作,无论是别人的东西,还是公家的东西,我从不碰,更不动心。
现在人到中年,看到一些人因为在小节上越界了,最终将自己毁了,我很庆幸母亲教给我的这条家规。正是因为这条家规,让我在人生和事业的路上,没有走歪路,充满正能量。
母亲一直以我为骄傲,说我为她“争脸”了,但每次回家探望她时,母亲还是不停地唠叨,说我们出身贫寒,生活要知足,千万不能因贪图小便宜而毁了家庭,毁了多年埋头苦干的努力,最后还是那句话,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。
这条家规,还有“小带鱼”的故事,时刻提醒着我。作为一名有着20年多党龄的党员干部,不放松生活小节的把控,时刻把党纪国法放在心中。现在,我通过言传身教,把这条家规传给我儿子。我相信,这也会让我儿子受益无穷。(王志洪 海宁市观潮度假区管委会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