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海宁市盐官全年潮汛表
站内搜索:
首页
 
当前位置:
>> 廉政教育 >> 家风

怀揣善意 助人为乐

作者: 来源:宣教室  发布日期:2016-06-08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我出生于一个红色革命家庭。

我的爷爷,当年扛着枪跨过鸭绿江,参加了抗美援朝,退伍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。那时的国企,人员来自五湖四海,生活设施齐全,大家在一个厂区上班、在一个小区生活,连国企子弟也都在厂子自己开办的学校读书,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厂子里。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环境,造就了我们相互帮忙、助人为乐的厂风、家风。记得那时候,谁家做顿好吃的,都会招呼大家去尝尝;谁家有个头痛脑热,大家都会过来嘘寒问暖;谁家有个大事情,大家都去帮忙……相互帮忙、助人为乐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,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我,就是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成长起来。

爷爷奶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“能帮就帮帮别人吧”,他们不光这么说,也是这样做的,几十年如一日。九十年代初,快过年时会乞讨者上门讨东西,爷爷奶奶每次都会送一些。后来每到这时,他们就提前把旧衣服理一理,打好包等着乞讨者来拿。现在,没有乞讨者来了,但单位每年都会组织退休干部给贫困家庭捐款,爷爷总是捐的最多。其实,爷爷很节俭,自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,裤子袜子打了不少补丁。

后来,我搬到了新的小区住,那里房子宽敞明亮,还有物业人员专门来打理小区,但是邻里之间却不太往来,彼此之间很陌生。但是,当爷爷奶奶搬来与我们同住之后,却逐渐发生了变化。爷爷奶奶依然坚持原来那种朴实热情的待人之道,碰到邻居不管认识与否都会打招呼,就这样很快就和周围的邻居熟络起来。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刻,那是一个冬天,爷爷奶奶买菜回来,忽然看到一个小区保安晕倒,就赶紧叫路人把他扶到保安室里休息,得知那个小伙子是从外地来的,家里比较贫穷之后,又回家拿了鸡蛋和牛奶送给他,爷爷说出门在外不容易,能帮就帮帮。

我的父亲,是六十年代出生的,有着他们那个时代明确的烙印,奉献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,加上爷爷奶奶的影响,乐于助人的品格一直在延续。2008年,汶川发生特大地震,已经四十多岁的他自告奋勇去灾区一线支援建设,那时的汶川连基本生活条件都不具备,热饭都吃不上,后来他们弄了个电饭煲才算简单烧一点吃的,但每天却是干很重的话,而且还随时面临危险,他们在经过盘山公路时,曾多次遭遇余震,父亲说亲眼看到轮胎大小的石头从山上高速滚下来,从他们乘坐的汽车边几米处飞过,非常的危险,当时万一被砸中,汽车将直接掉下深谷。可父亲觉得值得,他说能为灾区人民奉献一份绵薄之力很有价值。就这样,父亲和他的同事,为当地百姓搭起了一座座简易房屋。

“怀揣善意、助人为乐”是长辈教给我最重要的做人道理,我为生在这样的家庭而骄傲,我会将这种优良品格延续下去,做一个感恩社会、回馈社会的人。(樊冰 海宁市法院)




  【关闭窗口】
分享到:

Copyright ©2008-2014 海宁廉政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共海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、海宁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