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爸,过几天是你八十大寿,这次说什么都要隆重办个寿宴,你一辈子勤俭节俭,这次要例个外。”周末,妈妈特地回了一趟乡下,跟小外公说这个事情。
“侬心意我晓得了,但这太铺张浪费了,勤劳为本,节俭家荣,我不能带头坏了这个门风,小辈们看到了也不好。到时候,全家都回来,做几个菜吃吃就可以了。”小外公坚定地说。
小外公是我外公的亲弟弟,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听他的。小外公生于旧社会,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巨大变化,也经历了很多事情,但一直秉持勤俭持家的理念,甚至到了现在,连孙子辈的家家都买起了汽车,生活衣食无忧之时,他还是身体力行,从一米、一线节俭做起。
有一次,我带着儿子去看他,中午他执意要留我们吃饭。饭桌上,小孩子不老实,把自己喜欢的吃了之后,其他随意吃几口就不吃了,有些米饭还掉在桌上。看着小外公、小外婆年龄那么大了,吃饭还一丝不苟、没有一丝浪费的样子,我觉得不好意思,于是就批评了小孩子。这时,小外公拦住了我,一边把小孩子吃剩下的往自己碗里拨,一边对我说,“生活好了都这样,别太怪小孩子,大人要做榜样,但节俭是个好习惯,一定不能丢。
小外公就是这样养我们长大,教我们做人。如今当了妈妈的我,才深深地明白背后的不易。
理解的很深刻。这次八十大寿,儿女子孙们本想隆重的办一下,好好感谢养育之恩,并祝他长命百岁,可是最后还是在家里简单聚了一下。
后来听母亲说,小外公准备把家谱重新修编补充一下,让我帮着联系印刷。我有点怀疑,修家谱看似简单,实际上是个很细很杂的考证活,没有一笔钱做支撑很难做下去,小外公那么节俭,怎么能做成这个。
可是后来听说,小外公每天天不亮就坐公交车去图书馆、档案馆查资料,还大老远去祖籍地找人问情况,每天晚上写到三更半夜,几个月下来人瘦了十几斤,走路也越发困难了……这本家谱硬生生的在“零成本”的情况下,渐渐完成了。
后来,当我收到小外公一包袱用各种纸张书写的家谱手稿时,我的眼睛湿润了,那一笔一划、一纸一笺中处处渗透着小外公的节俭与坚持。
言传身教,教为不教。小外公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我们小辈,他常说现在社会上不良诱惑多,祖宗家训须牢记心头,每天多念几遍“不义之财不可取,不行之举毁终生,勤劳致富是正道,勤俭节约不忘本”,做到入脑入心入行。我小时候总嫌小外公啰嗦,如今在纪检监察岗位工作,看多了贪官下马的例子才深深感到小外公这紧箍咒念得早念得好。
我的舅舅更是将林氏家训奉为座右铭,他白手起家,经商成功,被村里人叫作“林百万”,但他生活简朴,一直住在乡下老房子里,工作之余还自己锄地、种菜,有一次表妹嫌他穿的寒酸,给他买了件800多块钱的外套,被他好一顿训斥,并坚决让表妹把衣服退回去。这事传了出来,我们背后都叫他“抠门林百万”,舅舅知道后没有生气,反而笑着对我们说:“勤劳节俭是我们林家一代代人恪守的家训,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,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,这个抠门的‘锅’,我愿意背!”(海宁市纪委 黄林芝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