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,父亲就喜欢拉着我和弟弟讲他以前的经历,并教导我们:“做人要忆苦思甜,不能忘本。”虽然那个年代的苦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有些难以想像,但这句话我却牢牢记在了心里。
父亲常说,小时侯家里穷,吃不饱饭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,而曾祖母和祖母为了让他们三兄弟能多吃一些,自己却吃米糠团子,有时连喉咙都吃出血,却从来没有怨言。
有一次,家里突然着了大火,烧毁了本就穷苦的家,也烧毁了父亲的“上学梦”。高中辍学后,学校老师还跑到田里拽着父亲让他回学校,父亲说那时爷爷无奈的眼神他永远都记得,“你们爷爷眼里泛泪,整整一个下午,坐在门口看着前方,他是感觉对我亏欠。”
“这是我高中时的奖状,我一直珍藏着,看吧,想当年我的成绩可不比你们差啊……”。父亲拿出珍藏的奖状骄傲地说着。
父亲总有说不完的“苦故事”:带着两个弟弟去读书,因为手里拿着硬馒头被野狗盯上,被狗追的跑回家;冬天的时候一床黄棉花被,盖住了肩膀盖不住脚,盖住了脚盖不住肩膀,总是希望冬天快快过去;为了生计十五六岁就半夜起床用瘦弱的肩膀挑着100斤桃子去临平叫卖……
父亲不仅喜欢讲“苦故事”,也喜欢和我们讲“甜故事”。
“虽然以前日子苦,但是也有甜的时候啊……”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茫,是他的师傅,一个老赤脚医生,带他走出困惑,不余遗力传授他医术,让他感觉到生活不止眼前的“苦”,“酸甜苦辣”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。每年过年的时候,父亲总会带着我们一家去给他的恩人拜年,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。
从父亲的“忆苦思甜”里,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,在这个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的社会,要谨记“不忘昨日苦,珍惜今日甜”。
“忆苦思甜,不忘本”是父亲对我们的要求,而我们也会把这些父亲讲过的“又有趣又心酸又有味”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子女听,把父亲的谆谆教诲代代相传。(许村镇沈士集镇社区沈丹萍)
|